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曾几何时,人们一提到长城,就会想到偏远贫穷。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长城脚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宜居
独特的“丄”形长城在高山上蜿蜒盘旋,山脚下坐落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村。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从村南穿过,村东建起了大同长城博物馆,崭新的民房里村民们坐在热炕头聊着家常……
“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二口村原扶贫工作队队长呼志军说,李二口村依山而建,过去村里大多是破旧的土坯房、土路、旱厕,空心化严重。2018年村庄开始易地扶贫搬迁与民俗文化村建设,一年后100多户300余人搬入旧村旁边的新房。
如今,明长城李二口段成为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李二口长城景区也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里“天镇县历史文化陈列馆”“书画传习馆”“红色文化记忆馆”等向游人讲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明长城山西省李二口段(局部)(2023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窗外寒风凛冽,不时飘起雪花,窗内却温暖如春。64岁的村民张桂花盘腿坐在炕头和邻居们聊天,屋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有自来水、冲水厕所和浴室。“在旧村时,很长时间不洗一次澡,连喝水都得到外面井里挑。”她说。
雪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村周边新貌(无人机照片,2022年3月20日摄)。新华社发(袁建琴摄)
在长城脚下还有一些村庄,作为过去军队安营扎寨的地方,是长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以微改造“绣花”的功夫,保护村内的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古堡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附近山上有60多公里的北齐长城。这座1700余人的民堡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等为一体,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在河北省蔚县西古堡村游览(2023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部门出资1800余万元修缮了地藏寺、观音殿、魁星阁、戏台等公共寺庙建筑群,还维修了部分堡墙和董家会馆古民居。在文物部门的带动下,私人修缮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一座座古院落得到活化利用成为旅游景点、高端民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除古建筑得到修缮外,村里还有了公共冲水厕所,上下水全部入户,土路变水泥路,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不仅保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村民们住在里面也更加舒心。”西古堡村党支部副书记邢建强说。
宜业
河北省张北县坝头一线,可以看到长城并行的奇观。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使附近春垦村世代以种植裸燕麦为生。近年来,脱贫攻坚科技帮扶使近200名村民从“靠天吃饭”走上“靠田致富”的道路。
河北省张北县长城脚下的莜麦成熟丰收(2023年9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孟忱摄)
“以前不会科学施肥,土地不倒茬,品种也不行,现在我们科学种植的裸燕麦已得到有机产品认证。”春垦村党支部书记侯旭强自豪地告诉记者,2020年起全村开始推广种植有机裸燕麦,种植面积已由几百亩提高到1700余亩,亩产从300多斤提高到550斤左右,每斤裸燕麦比市场价高出约0.35元。
11月,张北县裸燕麦又传来好消息。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张家口市农科院合作建立的张北燕麦新品种选育基地完成燕麦新品种测产公证,“坝莜21号”品种在本年度气候较为干旱的条件下表现出丰产特性,亩产达462.31公斤,刷新了旱地裸燕麦高产的全国纪录。
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白土岗烽火墩及远处的奶牛养殖基地(无人机照片,2023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晋豫 摄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白土岗乡自古战略位置重要,明代设边塞岗哨。位于长流水村的白土岗烽火墩,是宁夏目前保存最好的烽火墩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奶牛养殖正成为这里乡村振兴新的动力源。
2018年以来,灵武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当地奶牛产业发展,对建设合格的奶牛场给予圈棚补助等。目前,长流水村现有存栏1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28家,带动村民固定就业27人,临时就业200余人。2023年,村里复垦1010亩沙荒地和撂荒地种植青贮玉米,以满足企业饲草料需求。奶牛产业的发展让这个不足600人的古老村庄焕发新活力。
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的奶牛养殖企业(无人机照片,2023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晋豫 摄
“今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1万元,是去年的两倍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去年的2.33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49万元。”长流水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杨的言语中充满自豪。
长城脚下的特色资源优势近年来吸引着客商投资兴业,多元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新图景增添了浓厚文化味。
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守口堡村,古长城从山峦之上直探杏林,带来烂漫的春华秋实四季美景。5年前,王金香的酒厂落户于此,以阳高县地理标志产品“京杏”为原料,生产清冽爽口的杏酒。
明长城山西守口堡段(局部)(2023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目前,守口堡杏酒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生产,年生产能力100吨,今年已向村民收购5万斤杏。厂里设有酒庄接待大厅,丰富的长城宣传资料摆放在桌上,人们透过大玻璃窗抬头就能望见对面的长城。
“酒厂为村民带来务工机会,也增加了销售渠道。随着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村民种植的杏种类越来越多,有采摘的、酿酒的、做杏脯杏干的、仁用杏等。”守口堡村党支部书记姚月林说。
和美
南长滩村是黄河进入宁夏流经的第一村,也是明长城沿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村。历经沧桑的夯土长城和石砌长城默默矗立,与169棵老梨树、1800余棵老枣树见证着村庄的悠悠岁月。
宁夏中卫市南长滩村及周边风光(无人机照片,2023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晋豫 摄
“以前交通不便,出行主要靠羊皮筏子,近年来村里有了大渡轮,还通了硬化路、网络和下水道。”南长滩村党支部书记拓守卿说,随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村现在注册的农家乐有40多家。
迎着和煦的阳光,村民拓万科正和妻子在家门口宰羊,羊圈里100多只山羊长得膘肥体壮。他说,春天梨花盛开后,村里游客日益增多,农家乐以柴火饭、山羊肉和各类野菜为特色;秋天,他联系外地商家把村民的红枣卖出去;冬天,接受老客户的预订,售卖家里的山羊肉。
“靠乡村旅游,我们在村里一年四季有事干、有钱赚,挺满意的。”拓万科说。
依托雄关、秀水特色旅游资源,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村早在5年前就已经实现小康梦,现在更多是在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上下功夫。
游客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景区游览(2023年4月13日摄)。新华社发 (刘胜摄)
娘子关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宝说,近年来全村旅游年收入逾千万元,最高突破2000万元,全村四分之一的村民参与旅游业。如今,村里每人每年能分红1500元左右。
每到节假日,娘子关景区便游人如织,爬长城、游古街、观演艺,娘子关村小超市、农家乐、饭店里进进出出都是顾客。
长城脚下的村民不仅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增收致富,也在干事创业中找到乐趣,收获自信和底气。
彩虹下的金山岭长城(2015年6月11日摄)。新华社发(段久军摄)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花楼沟村,坐落在著名的金山岭明长城脚下。走进村里开业36年的“段先生饭店”,如同走进一家摄影主题餐厅,墙上挂满了金山岭长城的四季美景照片,时间跨度长达20年。
55岁的饭店主人段久军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他根本不懂摄影,帮游客拎摄影器材上山也是为了赚钱。后来,他发现摄影作品是吸引客源的金字招牌,于是就模仿着学拍照片。随着佳作不断推出,段久军收获着摄影比赛带来的喜悦。如今他已是滦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
“我的收入、知识、荣誉都是长城给予的,它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段久军说,长城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前为了生计而拍摄,现在为了热爱去记录,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传播好长城文化。
责任编辑:万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