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中产的财务自由之路....
2024-04-30 00:35  浏览:47

周末了,咱就不聊行情了,今天比较特别,分享一篇来自优秀读者—夏先生的投稿,

夏先生算是中产-精英阶级了,事业有成,爱学习研究理财,平时也经常来找我们交流理财问题,

我就开玩笑说:你太优秀了,有机会给我们读者分享分享你的家庭理财的心得哈,

然后没想到,两个晚上的时间就写好了,5000多字的文章。

仔细阅读过后,发现他的内容分享质量非常高,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今天思哲就一字不动的转发给大家,也欢迎更多读者向我们投稿,分享你们的财富观。

我的家庭保障框架

缘起...

我的家庭保障计划,起源于看到了那张“一见钟情”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它赋予我的不是这些象限的所谓分配比例,而是它背后所蕴藏的财富配置思路,

然后开启了“我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制定并执行家庭保障计划”的此生征途。

同时,我学习家庭保障的阅读书目,也是根据每个象限所需的知识对应进行选择,给我的阅读计划也提供了清晰的依据。

中产的财务自由之路....

我把它拆解为家庭资产几个关键性事件,分别解决我对家庭保障计划中各个方面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用以下表格来描述一个概览,并在下面具体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具体实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中产的财务自由之路....

01

日常生活

家庭日常开支所需的现金和短期储蓄,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家庭短期内的流动性需求,这里主要分享一下自己对使用信用卡的观点和经验。

关于信用卡,也和很多朋友沟通过,不少人依然是谈及色变,认为“透支”消费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而我想说的是,“透支”是一个人的决定,不是卡的问题。倘若我们将“合理”或“刚需”消费,利用信用卡的流动性来支付,那么大概率可以获得:

o 由于还款有一定周期,那么我们可以将本需要支出的现金,转入活期+产生收益。

o 银行针对信用卡消费,经常有各类优惠券活动,参与可以消费“打折”。

o 信用卡产生的交易积分,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各类物品,比如兑换生活必需品、一本书籍。

o 使用各类app进行还款时,还可以获得还款优惠券,又可以省下一笔小钱。

因此,我常常开玩笑说,合理的信用卡消费其实也是一种理财。

02

应急储备

这部分的规划主要是个人看法,有人认为日常生活预留的钱就可以称为应急储备,而我觉得所有可以被计算的“刚需”都不是应急,应急储备是用来解决我们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难题。

这个应急事件可大可小,小到汽车轮胎突发损坏要更换,大到家人突发健康状态要事先自费,都可以用到这笔应急储备来渡过临时难关。

这里重要的是,难关渡过后,我们一定会记得及时给应急储备充值,让它回到最初的储备水位,应对下一次应急的到来。

不要总是以“收益率”来衡量我们所做的一切资产规划,应急储备的目标并非是为了赚取更高的收益回报,而是保护家庭遭遇困境时应急的生命底线。

应急储备可以理解为“自费”的风险管理。

03

风险对冲

通过保险的杠杆,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和使用信用卡一样,太多人谈险色变,我个人亲身经历告诉我,只要配置得当,一定是可以得到风险对冲效果的。虽不愿提及往事,但确实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配置保险的信心。

o 父亲当年生病去世,身故得以赔偿。

o 岳母前些年心脏手术,重大疾病及医疗险,让我们不仅自己没花什么钱,还有一笔结余用于休养。

关于保险配置,我自己有两个小小“原则”:

a.目前还暂未配置海外保险,个人比较看重保险责任、免责声明是什么(亲自看合同,至少都能明白或哪怕是认为明白了),目前还在了解中,如有合适机会,会考虑扩大自己的配置范围。

b.保险是不是会赔,一定要看保险责任和免责声明,不是买了保险就会赔的,所以不是一份保险走天下,比如买了意外险,但只涵盖意外身故和全残的保险责任,那么意外住院费、意外残疾等级低,都是可能不理赔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给家人商保(基础社保除外)覆盖了哪些方向呢?

①医疗方向

o 一般门诊/住院医疗,无免赔额,走的公司团险,报销型一份就够,每次去医院门诊,医保报完还能报。

o 百万医疗,含质子重离子等,真能用完保额,估计人也差不多了吧,哈哈。有一定的免赔额,报销型一份就够。这种对于父母来讲,年纪稍大配置已经不是很划算,我给他们配置了政府指导的“西湖益联保(杭州)”,看到江苏也有类似的,大家可以关注自己的城市是否有推出。

o重疾险,重点配置了我和夫人,因为我们是家里的经济顶梁柱,优先保障。在重大疾病确诊后立即赔付,多买多赔。关于重疾险,由于不断的学习,会经常听到有“不含身故的重疾险”,曾经一度在此纠结。后因小胡老师的一次点拨,我特地查了一些资料了解,不再纠结。不含身故的重疾险,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重疾还没来得及确诊,医生还没签字,人没了,那么可能就得不到理赔了。总的来说,还是要弄清楚每一份保险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保费更贵?贵在何意?内心明明白白配置,就无需纠结。

o 专项疾病类,比如少儿/男性/女性专项10种常见病,个人认为是重疾的一种,只是保障的疾病范围更聚焦了,可以按个人需求和保费平衡来作为补充。

o 其他一些防癌险、住院津贴、医疗服务(比如床位补贴、手术补贴、专家预约、全程治疗陪护等)。

②意外方向

o 一般意外+交通出行意外,现在很多意外都是交通相关意外,比如自驾车、公共交通、航空等,所以我们单独补充了一份一般意外,比如摔倒。

o 意外险根据意外产生的结果,也区分保障范围,有意外医疗(住院看病)、意外残疾(10级判定)、意外全残、意外身故等,不同产品保障的结果是不同的,要重点看保险责任,不能将“意外”囫囵吞枣。

o 三者意外责任险,我们家是男娃,比较调皮,万一意外伤害了别人,那要赔别人的,类似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

o 说到车险,对家里车子的座位险全部做了提升,车险的座位险标准一般是1万/座,通过配置车险附加险对此进行了提升,毕竟人比车子值钱,车子都保全险了,人在车祸里不能只值1万,而且这里保障的是所有坐车的人,不是仅车主。

③寿险方向

o 寿险条款一般比较简单:全残/身故,人要么没,要么废,所以这赔偿一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一份家庭责任。

o 终身寿险大多是为了留给孩子点啥,所谓的家族传承之类的,我的想法很简单,人没了,得留点给老婆孩子父母亲人,房贷得够清了吧,生活费得有吧。

o 上面提到含身故的终身重疾,其实也是有一定寿险成分的,可以适当作为寿险的一部分进行计算规划。

o 关于终身寿险(无限期,保费相对高不少)和定期寿险(到指定的年纪),我个人是先配置的定期寿险(70周岁),主要是应对70周岁之前的状况,70周岁后如果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本事,我认为留给他的意义也不是很大。或者说自己的资产规模目前看没必要做终身寿险的方案,这个就看个人的情况而定了。

④家财险

o 所有的房子、车子同样配置了财产保险,避开大宗资产因为意外事件而造成巨大损失。

o 我们中国家庭,其实占比过重的就是房产,如果房子出现任何意外,对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不可逆的损害。

04

专款专用

配置宗旨是:确定性、专一性、稳收益。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攒足了钱,要花钱的时候就不愁没有。我对此有些不同看法,资金的随意支配和流动,在极端情况可能造成使用的错位,一旦形成缺口,可能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教育金被医疗费坑进,养老金又被教育金坑进,陷入无限的不良循环怪圈。

增额终身寿:

o 灵活减保,锁定利率。我们用来规划了孩子高等教育时期的教育金、年纪增长后的百万医疗保费等。

养老金:

首先是社保部分,我的缴费系数高一些,爱人低一些,所以可以预见,社保养老金的部分,爱人一定是偏少的。

其次是个人养老金,我们积极参与其中,每年省下的退税也是挺香的,这个因人而异,觉得不划算可以不交。个人养老金我配置了“目标日期型”FOF基金,按年定投,就交给基金经理了。

最后就是配置商业养老年金了,也在小胡老师的建议下已经配置了一半预算。

综合考虑我和爱人的社保基数、对理财的敏感度等差异因素,我在给我俩配置养老年金时采用的策略也并不相同。

我:

o 可预期社保领取相对多,家庭理财经验有所积累,有一定风险意识。

o 生存时从按月领取到资金池管理,可以给爱人一定辅助。

o 因此,在配置养老年金时,我给自己配置了生存金+分红+万能账户的组合,所有资金全部进行万能账户进行复利增值,生存金终身领取的同时,还能保证未来有一笔确定性资金池。

o 同时,通过商业养老年金的配置,锁定了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给自己的养老选择多一个可能。

爱人:

o 可预期社保领取相对少,对理财不敏感,退休后如掌握大资金池可能出现不可抗力风险。

o 如遇我先行离开,爱人按月领取确定性低,基础生活保障的底线受到冲击。

o 因此,给爱人的配置,主要是考虑“无脑”按月高领取为主,相当于给她买了一个“发终身工资”的老板,这部分按月领取后,不考虑理财可能性,只考虑消费花掉,不管我或资金池出现任何极端情况,她都能有一个“兜底”。

o 同样,现金价值、快速回本、保证领取、身故保障在这个配置过程中,都被我淡化,因为我倾向于解决担忧和问题为主,其他因素可适当让步。

旅行计划:

o 我们会为每年的全家旅行,按月存入预算金额,比如明年5月有出行计划,从现在开始就在剩余月份,每月等比例定投进专项储蓄账户,以达成到期后的总预算。

其他计划:

o 如有其他预先确定的计划,我们也都会为此而独立设定达成目标,确保执行计划不偏离。

05

长期增值

投资就是一场修行,对于长期增值的“进攻型”选手来说,持续不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个人是很少关注市场消息动态以及太多投资建议的,最多就是常常参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考架构,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力”和“认知”。

并非说不信任或者别人的建议不够优秀,而是我认为,自己没有真正吸收消化的东西,一定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让自己感到“胀气”难受,从而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持有恐惧,放弃不甘等等情绪都会悄然来袭。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从场外定期定额投基、跟投大V组合、买入投顾、尝试股票、场内ETF配置,让我清晰的感知到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圈范围、全球配置的理念。因此,目前我给自己两个约定:

o 培养和修行心力,强大的内心定力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保障

o ETF是我的终局,终身定投全球ETF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基于以上的约定,我在未来的时间里,会逐步在合适机会下,调整自己的A股及美股持仓结构,将聚焦到ETF的全球化配置上来,且愿意为此决定,保持终身学习。也在此感谢一路上同行的交流伙伴、专业背景的投资指引人。

除此以外,我依然习惯在投资学习过程中,时常纪要自己的一些小小思考,用于提醒自己应该不断成熟。在此仅为分享这一习惯,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如下是截取的自己一段记录。

中产的财务自由之路....

06

大宗资产

这部分我没有特别的计划,更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主要还是家人安居乐业为主,投资属性为辅。但是通过学习和总结,我也清晰的知道以下一些值得分享的道理,仅供参考。当然,如果擅长于房产投资的亲们,可以忽略这些内容。

o 有贷款的房产实际上是一种带有负债的资产,首先在贷款未还清之前,房产不能完全算作是你的纯资产。其次,甚至在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如-30%)后,其实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本金已经几乎没有了。

o 我并不擅长房产投资,优先满足的是自住需求,首先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生活和工作需求,确保舒适和便利的房产。我不会在自身缺乏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到包括大宗资产在内的任何资产上。

o 能力允许且满足刚需一切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质量更好、位置更优的房产,以提高未来在市场上的定价和流动性。

07

控制负债

在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应该忘记,过度依赖房贷和信用卡、消费贷款等杠杆性负债工具,一旦遭遇极端情况,如经济衰退、失业等,是可能导致家庭财务状况迅速恶化的。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更何况很多杠杆所获得的,更多只是“纸面财富”罢了。理性克制通过杠杆追求暴富的欲望,对我个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

合理的负债比例

房贷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收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千万不能认为自己以后若干年都能保证当下的收入水平。

信用卡消费仅在刚需中用于流动性周转,坚决不因为自己“想要的”而过度透支消费。

强烈的风险意识

一般而言,杠杆性负债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同样会无限放大风险,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过潜在风险,并且认真评估过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说碰都不要碰。

封印的暴富欲望

财富的稳健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直努力认真的工作、努力学习理性投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律和耐心,冷静抵制一切冲动投资的诱惑,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至今从未寄希望于通过杠杆或短期博弈而暴富的思绪。

08

如何管理

最后,附上自己整理的【家庭保障计划表格】,基本每半年更新一次,供大家参考。出现任何情况时,家人可以通过这里,快速了解到资产分布、保险理赔等信息。

如果习惯使用在线文档的,可以考虑使用在线文档管理,邀请家人一起成为管理员,实时共享更新的最新内容。

ps:我已经把粉丝的家庭保障计划表格放在了我的公众号:思哲与创富,在后台回复“表格”就可以下载获取。

09

自我感悟

  • 资产就像是一支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可能人员匹配因家庭而异,但缺一不可,他们的充分配合是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而我们自己,则应该是这只球队的教练,而不是随从。

  • 乐观活在当下,悲观规划未来。如能避开所有风险,那么剩下的都将是机会,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追寻机会,放弃思考风险。

  • 充分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要盲目跟风或追求高收益,定期审查和调整,不要认为一劳永逸,变化永远是唯一的不变。

  • 在这个繁杂但重要的配置任务面前,如果有机会,可以考虑结识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或者专业的顾问帮助自己获得成长,将家庭保障框架规划的更加合理和有效。

  • 此生,我们是在追求将自己年轻时高价值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转化为未来可持续(永续)的其他资产形态,并利用这样的资产形态,完成人生财务规划的“削峰填谷”。

    如果想要学习更多关于全球配置、家庭理财的投资干货,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主号:思哲与创富。

为了丰富原创内容,值得买社区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思哲与创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