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央行大动作:宣布修订M1统计口径,影响有多大?
2024-12-02 22:00  浏览:27

兄弟姐妹们啊,央行行长潘功胜话音刚落,央行就宣布明年启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修订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

据央行官网12月2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12月2日,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京开幕,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并加强对M2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

以下是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修订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1.此次修订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答: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人民银行非常重视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变化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调整。例如,M2已从包括流通中货币、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的口径逐步拓展,先后纳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等。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2.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和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目前包含在M2中,尚未包含在M1中。一是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二是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3.修订后M1统计数据的发布安排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影响有多大?

2024年10月,我国现有M1规模为62.82万亿元,居民活期存款余额为39.87万亿元,支付机构备付金余额为2.37万亿元。若将居民活期存款、客户备付金纳入后,2024年10月M1增速为-2.3%,较当前M1增速的-6.1%收窄了3.8个百分点。修订前后的M1增速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修订后的M1增速波动会变得更加稳定。

过去,我国央行先后4次调整了M2的统计口径,但是对M1统计口径还没有大的修改。

第一次是2001年6月,央行将股票客户保证金纳入M2统计口径。第二次是2002年1月,把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第三次是2011年10月,央行在原有口径中新纳入了住房公积金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第四次是2018年1月,央行将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纳入M2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曾经多次修改M2和M1的口径,但是对其M2和M1统计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统计口径本身的变化,而是金融创新和融资结构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涌现,其中许多产品具有类存款的特征,如货币市场基金、债权类公募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金融产品创新。即使美国修改统计口径也无法保持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中信证券研报称,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M1和M2增速领先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速半年左右。投资者普遍认为M1比M2增速更能反映企业经营活跃度,即使用M1-M2增速剪刀差来代表企业经营活跃度。这是因为房地产销售与M1-M2增速剪刀差高度相关,地产销售好时M1-M2增速剪刀差会扩大。另外,企业家信心等也会对M1-M2增速剪刀差有一定影响。据中信证券预测,在M1口径调整后,M1增速可能依然与地产销售高度相关。届时M1增速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状态。

历史上来看,M1-M2剪刀差与沪深300指数走势相关度较高。尤其是2005—2013年和2018年以来这两段时期的M1-M2剪刀差与沪深300指数基本同方向变动。将股票定价拆分成企业盈利和估值两个部分,M1-M2剪刀差主要反映企业盈利变化,但是和估值(利率)相关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