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南北船”再现大动作,中国动力开启并购
2024-10-26 10:00  浏览:28

近期“南北船”资产整合动作不断,继9月份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换股吸收合并预案后,10月25日晚,中国动力拟收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持有的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

// 中国动力开启并购 //

10月25日 晚,中国动力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对柴油机业务的深度整合,促进柴油机业务高效决策,尽快补足产业链在研发和营销售后等方面短板, 中国动力拟收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持有的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 ,并募集配套资金。

据悉,中国动力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北船”);公司股票将于10月28日起停牌,很多投资人无缘上车。

据Wind数据,博时主题行业混合型基金(LOF)三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中国动力、紫金矿业、金风科技、中国重工、中鼎股份。其中,中国动力持仓占比3.4%,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 船舶业高景气 //

今年全球造船业景气周期的快速回归。我国船舶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在明显上升。 上半年, 中国船厂新船订单全球占比首次突破6成,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船舶行业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43.9%,延续2023年的高景气度。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维持稳健增长,绿色船舶订单表现亮眼

2024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数据显示,我国在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一,造船企业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市场需求强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绿色船舶订单中,我国所获的订单占比超70%,覆盖所有主流船型;在具有绿色、高附加值和独家技术的绿色船舶领域,我国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地位。

克拉克森发布的海运综合指数显示,今年1-3季度全球航运市场整体依然保持强劲水平。今年1-9月,该指数平均值达到25,584美元/天,较自1990年以来的平均值高47%。同时,克拉克森研究上调2024年新船订单预测,预计全年新船订单约为2,200艘合11,000万总吨。

“目前,船舶行业正处在上行期。”华福证券表示,9月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4年初已经上涨了9个点,较2021年初上涨了63个点,行业上行周期明显;全球三大船型平均船龄约为16岁,处在“老龄化”初期。未来几年,船舶更换需求会继续推高订单量。

从中国船舶的订单量也可感知行业景气度。9月14日,中国船舶透露,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所属各船厂产能已接近满负荷运行。2024年9月9日,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获得卡塔尔能源公司6艘Q-Max超大型LNG运输船订单,巩固了其在全球LNG运力领域的领先地位。

// 船舶业整合不断 //

在并购重组放松的背景下,我国船舶业产生了多起重大资产整合事件。

2019年10月,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中国船舶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今年9月19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方案出炉,成交金额1151.5亿元。如果此次合并完成,全球市占率超过双位数的巨无霸船企将由此诞生。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分别是“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大千亿市值的造船企业。时隔五年,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意味着“南北船”进一步统一整合。

10月17日,松发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并复牌,恒力重工拟借壳上市。截止目前,恒力造船在手订单产值达到108亿美金,船型包含散货船、VLCC、VLOC和集装箱船等。

从二级市场来看,松发股份复牌后已经连续7个涨停

东吴证券表示,恒力重工拟借壳松发股份上市:公司为民营造船龙头,2023年营收7.6亿元,净利润405万。公司正处订单兑现、产能同步扩张的高速成长期,已确定排产新造船舶140艘,货值约108亿美元。且恒力集团拟新增92亿投资建设恒力重工产业园,预计形成年710万载重吨产能,借松发股份上市助力成长提速。

江海证券表示,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增强全球市场地位,我国造船厂进入扩产建设阶段。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而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我国造船厂也陆续开始了船厂扩建计划。

目前我国包括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恒力重工等在内总计11家船企均宣布了提高产能的计划,预计从2024年至2027年这些船厂的总产能将增加80%。中长期来看,在全球需求增长、船舶更新换代以及我国船厂扩产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船舶制造产业将保持高景气度,产业链相关公司将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