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这类商品全线跌停!私募紧急提醒:千万不要误判
2024-10-19 08:00  浏览:29


图片来自网络

房地产板块在两个交易日出现剧烈震荡,前一天大涨,后一天大跌。

17日,权益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上,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期货品种均出现大幅下跌,申万二级房地产服务跌幅逾7%,玻璃、焦煤、螺纹钢等建材期货品种全线跌停。

是利好兑现,还是低于预期?市场的预期有时候难以捉摸。多家私募机构表示,当下是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一个阶段,从估值修复到基本面支持股市上涨之间会有一个震荡阶段。在这个预期先行、基本面滞后的空档期,不同市场观点的交易会带来波动性加大,这是合理现象。但是,千万不要对最大的基本面误判,不要低估政策决心。

房地产板块两日剧烈震荡

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出席,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这场发布会主要围绕“926”政治局会议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的内容和实施规则,释放出相当增量,涉及“白名单”项目增资、消化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住房限购政策调整、存量房贷利率降低等内容。

此次政策解读发布会前后两日,房地产相关产业链在资本市场表现却“天差地别”,震荡剧烈。前一天的16日,市场预期房地产政策出台的预期下,地产板块大幅走强,资金净流入排名靠前,房地产开发板块净流入23.11亿,阳光股份、绿地控股等封板,涨幅最大的房地产ETF基金(515060)大涨6%。

在商品期货市场上,16日建材板块周度涨幅达到6%,在所有商品期货板块中位列第一。此前,宝钢、鞍钢、本钢等国内一批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大幅上调了11月出厂价,每吨最高上调600元。

到发布会当天的17日,伴随重磅利好政策的解读出炉,房地产相关板块却掉头向下,申万二级房地产服务跌幅逾7%,房地产开发板块净流出47.15亿元,金地集团、新城控股等跌停,前述指数基金回吐涨幅,下跌6.88%。港股市场,内房股跌幅居前,融创中国跌27%,成交额放大至77亿港元,列市场第一。在商品期货市场上,玻璃、焦煤、螺纹钢等建材期货品种全线跌停,建材板块产业链指数下跌7.52%,创下年内最大跌幅。

市场处在进入第二阶段前的空档期

“不是政策太低,而是预期太高。”北京私募致顺投资负责人认为,此次政策的底层逻辑应当放在一揽子稳经济促发展的角度看待,绝不能忽略各方面政策的协同发力,尤其是过去长期是束缚因素的底层转向。抓住制约经济的牛鼻子矛盾才是核心,后期落地起效一定会加速。

兰格钢铁分析师彭翠亭认为,从9月中旬至今,焦炭、铁矿石、玻璃等原料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较大的上涨,随着市场看涨情绪明显消退,短期内以稳为主。目前来看,原料对钢材价格的支撑较强,但拉动价格上涨的动力相对有限。

星石投资基金经理汪晟判断,当下是股市波动加剧的一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行情已经看到了结果,从估值修复到基本面支持股市上涨之间会有一个震荡阶段。一方面是因为增量流动性涌入,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基本面并没有跟上,政策还在陆续落地之中。“在预期先行、基本面滞后的空档期,不同市场观点的交易会带来波动性加大,这是合理现象。”

汪晟认为,在新的经济复苏周期中,顺周期的优质成长股会迎来第二轮更为猛烈的修复,来自于基本面和估值共振的行情,这种行情常常会更持续,也更利于优秀的机构投资者做出超额收益。

不要低估政策决心

明世伙伴基金总经理郑晓秋认为,不应低估国内政策方向调整后的内在能动性。当前政策面是核心边际变量,政策面的边际变化及预期差是主导市场走势的核心,9月底的一系列高层会议表态,已宣告了宏观政策基调取向的变化,市场迎来了这一转折性时刻,结合历史和海外经验,可采取的宏观政策工具和空间都是巨大的。

汪晟认为,交易层面看,股市的波动放大是一种风险,但最重要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我们对于政策、经济的判断出现了方向性的误差。即政策没有持续加码、经济不温不火、新的周期没有出现,这是最大的基本面风险。不过我们认为这种基本面风险出现的概率偏低,因为此次政策表态十分明确坚决,政策力度继续加大直至经济企稳向好、社会预期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王丹认为,从9月下旬一揽子政策开始出来,至今大约三周时间,一个目标较为明确,即“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目前政策效果尚在继续传递过程中。对资产定价来说,短期影响来自市场预期差的博弈,若预期较满则可能会修正;中期影响则来自基本面变化。未来对地产销售量价、开工等领域高频数据的跟踪较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明确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的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无疑,当前房地产政策发力方向已经明确,奔着打赢而去,今年增加“白名单”信贷规模到“4万亿”,未来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将是关键。从市场趋势来看,“银十”开局表现“超预期”,核心城市市场呈现“回稳”态势。未来金融端支持房地产的各项金融工具有望继续发力,更多细节配套政策或将持续跟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