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欧盟对华电车征税提议通过,德国经济学家格尔克:对欧本地汽车制造商无益处
2024-10-05 00:00  浏览:37


图片来自网络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举行投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声明显示,投票中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

2023年10月,欧盟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次调查是在欧盟产业未申诉的情况下由欧盟委员会主动发起的,实属罕见。今年6月,欧委会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7.4%至38.1%不等。紧接着7月,欧盟成员国就加征关税法案举行了非正式投票。

围绕对华电动车征税,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持相反意见。在此次投票前夕,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希望通过与中国进行谈判以解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争端。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柏林重申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支持。

实际上,在投票之前中欧就电动车反补贴案进行了密集的磋商,而且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及行业协会就欧盟反补贴调查提出了价格承诺方案,但是欧委会9月12日对此表示拒绝,中国商务部“深表失望”。据商务部消息,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盟总部会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全面、深入、建设性的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全力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也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希望欧方切实地拿出诚意和行动,认真地考虑中国业界的合理关切和建议。如果欧委会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合法权益。

路透社9月30日报道称,欧盟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即使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拟议的关税之后,欧盟委员会仍愿意继续与中方谈判,达成一项避免此类关税的潜在协议。也有知情人士表示,欧盟正致力于在立法草案中增加一项条款,使得谈判在投票表决后也能继续进行。

近日,围绕中欧电动车谈判,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霍尔格·格尔克(Holger Görg)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指出,欧洲汽车产业长期受到保护,缺乏竞争,加征关税只会导致电动车价格上涨,对欧洲本地汽车制造商没有益处。针对这一争端,价格承诺协议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中欧双方就此事不断采取反制措施,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潜在的所谓“贸易战”,其代价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欧盟成员国之间和国家内部都有分歧

澎湃新闻:欧盟成员国对于是否要向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一直存在分歧,有哪些因素影响欧盟委员会的决策?

格尔克: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欧盟决策:一是与中国的谈判;二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特别是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复杂,在贸易保护和对华谈判方面,德国政府和产业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德国政府可能更支持征收关税进行贸易保护,而产业界与中国正在进行大量的贸易,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相较之下法国等一些国家支持高关税,但实际上最终决定将由欧盟委员会做出。

澎湃新闻:德国被认为是最反对对华电动车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但社会民主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在如何对待中国问题上意见不一。据报道,德国在7月份的所谓“咨询性”投票中投了弃权票,您怎么看待投弃权票的原因?

格尔克:一方面,德国产业界对加征关税表示强烈反对,而且大力游说,企业方面的反对意见使得政府很难投支持票。从政治层面,社会民主党更加关注就业问题,希望在德国本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被视为冲击本土汽车制造业,进而影响就业,因此对关税持支持态度。这种内部分歧反映了德国执政联盟在贸易和经济利益上的复杂平衡。

澎湃新闻:围绕电动汽车,您能介绍一下德国的消费者、行业和政策制定者的情况吗?

格尔克:近年来,德国和欧洲对电动车的需求显著下降。这有多方面原因,如充电网络不完善,以及德国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已停止,导致电动车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影响需求。但是现在全球都致力于减排,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在于将运输系统从内燃机车转向电动汽车,但现在实现这一转型面临挑战。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是最实惠的电动车之一,提高这些电动车的价格会抑制需求,消费者不愿购买,运输系统的转型成本更高、速度更慢,影响欧洲实现气候目标,也同样关乎全球气候治理。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行业也经历了需求下降的困境,由于过去几年的多重危机,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内燃机车的发展不佳。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平。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的是,要保持市场开放,能够在其他国家出口和生产。

澎湃新闻:根据欧盟规定,在27个成员国中,必须有占比总人口超65%的15个国家投反对票才能阻止加征关税。但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提案未经过投票通过的情况,为什么阻止欧盟层面的决策如此困难?

格尔克:从法律和理论上讲,阻止是可能的,但我认为这不现实。这当中反映了欧盟的理念,即克服个体国家利益,追求更广泛的欧盟利益。欧盟委员会在做决定时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成员国加入联盟意味着有时候需要妥协,而不仅仅是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

澎湃新闻:欧盟委员会此前拒绝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9月19日在欧盟总部会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后,中欧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推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谈判。您认为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是更优的解决方案吗?

格尔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欧盟担心中国企业因获得补贴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电动汽车。如果这是核心问题,那么价格承诺可能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方式,双方需要进行透明讨论。但这一价格也必须考虑中国生产商的成本优势。谈判达成一致是可能的,但如果欧盟实施关税作为惩罚,可能导致中方采取反制措施,这不符合双方利益,没有人希望双方的消费者利益受损。因此,价格承诺协议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华电动汽车征税无益于欧洲汽车制造商

澎湃新闻:当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高关税,这对欧盟的电动车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格尔克:我认为不会对欧洲电动车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欧洲汽车产业长期受到保护,缺乏竞争,而竞争有助于为创新制造动力,实际上德国业界已经意识到缺乏创新的问题,尤其在电动汽车领域。加征关税只会导致电动车价格上涨,对欧洲本地汽车制造商没有益处,也会有损欧盟汽车产业的竞争形象。

澎湃新闻:有报道称,多家中国车企计划在欧洲建厂以避免被加征关税,你如何看待这种解决方案?

格尔克:我认为这是一个绕过关税问题的方法。从历史来看,上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过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许多日本公司选择在欧洲建厂,取得了成功。同样,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设立工厂,部分原因是更接近消费者,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贸易成本。因此,即使没有关税措施,我预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设立工厂。关税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我认为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澎湃新闻:如果说这对消费者有利,对行业发展也同样有利吗?

格尔克:当然,竞争会增加,但前提是德国或欧洲公司也在中国推进这样的策略。许多欧洲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欧洲和中国公司之间有这种双向的开放交流,竞争增加是正常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快地调整自己以保持竞争力。

澎湃新闻:一个客观情况是,一些西方电动汽车制造商也依赖中国生产的一些原材料。这对欧盟决策者来说是否是一个长期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格尔克:是的,欧盟已经制定了关于关键原材料的战略,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取这些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欧盟意识到中国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希望双方在当前谈判和做决定时能够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欧盟处理对华经贸关系方面非常独立

澎湃新闻:2012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当时中欧经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但是经过沟通和谈判,争端得到解决,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如果从积极面考虑,这次关税争端是否可能成为中欧加强沟通和合作的一个契机?

格尔克:我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两者是非常相似的情况。2012年的争端解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未采取惩罚性措施。这次的关税争端也应该通过类似方式解决,从而推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澎湃新闻:相比2012年,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不同。自2019年来,欧盟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在欧盟对华立场转变的背景下,解决当前争端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格尔克:地缘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年中,欧洲官员不得不在中美之间游走,不仅是在贸易领域,还体现在地缘政治上。合作的基本理念仍然存在,但与十年前相比,推动合作的难度更高。

澎湃新闻:有分析指出,美国和欧洲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美国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而欧洲则更加谨慎,试图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你对此有何看法?

格尔克: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美国在对华关系上采取的立场具有争议性。很明显,美国希望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并且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这种立场并不取决于当前的美国总统或民主党政府,而是两党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议程。

欧盟的立场与美国不同。欧盟认为与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然而,由于当前的紧张局势,欧盟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以及纯粹从经济角度出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与一个国家过于紧密的关系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如果像欧盟或中国这样的重要经济体出现问题,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欧盟在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时,也考虑到这一点。

澎湃新闻:您提到了欧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美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你认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是否真的与国家安全有关?

格尔克:我不这么认为。国家安全问题可能被过度夸大了。当然,当涉及某些重要国家资源的投资和贸易,如能源、数据技术,甚至是军事技术时,国家安全利益显然是重要的。但我也认为,使用国家安全这一概念来解释某些问题有些过度,现在它被用来为许多干预行为辩护。老实说,在欧洲,有关电动汽车的讨论与国家安全无关,只关乎不公平竞争。

澎湃新闻:欧盟以“不公平竞争”为由,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但是中方多次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所以,我们如何对所谓的不公平竞争进行界定?

格尔克:我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国际仲裁方,或者是第三方。这是一个应该提交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案件,然后从法律和经济学两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收集证据,然后做出决定。

澎湃新闻:美国的主张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欧盟在电动汽车关税方面的决策?

格尔克:我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当然,欧盟和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欧盟也肯定会从美国那里听取建议。但我认为,欧盟在这件事上是独立做出决策的,否则欧盟早就立即实施关税了。而且,如果对照征收关税的规模,欧盟谈论的不是像美国那样高达100%的关税,美国的做法更为激进。

“贸易战”代价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澎湃新闻: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争端是否会延伸到双方经济贸易关系的其他领域?我们如何防止类似争端再次发生?

格尔克:如果欧盟对华电动车征收关税,中国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然后欧盟可能再次回应,这很容易导致类似中美贸易争端的情况。除了关税本身对欧洲和中国经济造成的成本和负面影响外,还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潜在的所谓“贸易战”。这种“贸易战”的代价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找到解决方案是关键,但是如果无法达成解决方案,至少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澎湃新闻:政治因素会对中欧经济和贸易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格尔克:美国选举即将到来,人们担心会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因为我们经历了特朗普时期的贸易困境。但是我不认为美国的立场会因谁赢得下一次选举而发生很大变化。当然,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与哈里斯相比,政治言论和风格会有很大不同。但我认为在贸易和保护主义方面的实质内容是相似的,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但我认为两人在对华强硬立场上都不会退缩。

澎湃新闻:作为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的资深研究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全球贸易的变化和趋势?

格尔克:首先是全球化受挫,尽管全球贸易和投资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变得更加不稳定,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都让贸易额出现波动。另外可以看到贸易多样化的分布,比如美国,很明显的从中国进口大幅减少,转而增加了从墨西哥、越南等地的进口,也通过间接渠道与中国进行贸易。这不一定完全因为政治关系紧张,而是经历过疫情之后,人们认识到与单一地点和市场的贸易和投资风险较高。

全球化仍将继续,虽然有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全球投资也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未来3年服务贸易将是一种实现大幅增长的贸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