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两地官宣取消公摊面积,迅速引发各界关注,“取消公摊”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百度热搜第一。
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发文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文明确,取消商品房销售价格限价机制,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
其实,今年早些时候,广州、杭州、长沙和厦门等地,虽未明确取消公摊,但也通过放宽对赠送面积限制、优化阳台等空间面积计算规则等方式,提高实际得房率。
取消公摊面积为何会拨动购房者的神经?公摊面积饱受购房者诟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市场上对于“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够公开透明;二是一些开发商违规增加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的不透明和前后不一致,才是许多购房者面临的根本问题。
例如,有购房者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结果等交房了一量,套内面积就只有60多平方米。一些房地产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公摊面积是31%,可收房的时候却变成了46%。公摊面积可操作的“灰色”空间太大了。
在部分城市实施按套内面积计价后,购房者签约面积即为实际入住面积,将有效解决以往“买大住小”的困扰,切实保障了购房者权益,真正做到“所购即所得”。
取消公摊面积,将提升购房透明度和公平性。 有分析称,按套内面积计算单价,可能会强化房价上涨的预期。
硬币的另一面是,有网友担心取消公摊面积可能成了一笔“糊涂账”:原本分摊在公摊面积上的成本是否会转移到套内面积上,甚至会导致每平米的单价上涨?物业费、取暖费是否也按照套内面积收取?楼道、电梯这些公摊部分的服务收费是否合理?取消公摊后,一二手房之间的得房率差别,是否会引发二手房市场跌价?
从现阶段来看,多名业界人士都认为,在这些问题明确之前,全面取消公摊的条件尚未成熟。
简而言之,“取消公摊”冲上热搜,背后是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期盼,购房者普遍担心自己陷入“买大住小”的困境,期盼监管部门严格管控不合理的、违规违法的增加公摊面积行为,增加公摊面积的透明度。满足这样的期盼,是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