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无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无论命运多么的坎坷,请坚信,你有一颗万能内心,无尽的幸福与自由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等待着你去开发,等待着你去挖掘
幼儿班是生产一队和生产二队合办的,我家和老屋的属于生产一队,老屋背后的黎家村属于生产二队,幼儿班共有二三十个小朋友
老师是特意从生产二队选出来的秀云婶婶,她是黎家村海四的母亲,她的丈夫在公销社做会计
秀老师有一头黑黑的长发,眼睛很大
她常夸奖我乖巧,歌唱得好听,舞跳得好看,还选我做班长,让我带着小朋友们读书、唱歌、跳舞、做操……
消息传到正在劳动改造的父亲那里,他再次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逃跑
时年9岁的小兵,看着从劳改地逃出来的父亲出现在眼前时,意识到自己要跟“逃犯爸爸”亡命天涯了
于是我知道,阿姑是一种角色的转换,至于转换成什么角色,那就是命运了
好在阿婆们向我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眼前的这些老阿婆们正是这故事的一段尾声
社会,哔竟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在张惠妹和F4的叫喊声中长大的女孩子们谁还会去做这故事的主角呢?这就是我在这座惠安城里只见到年老的阿婆,却没有见到一个年轻的惠安女的原因了
苏轼来了,苏轼写道:“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陆游来了,陆游赞道:“山横瓦屋破云出,水至牂牁裂地来”;何绍基来了,何绍基咏叹道:“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
还有邓通、诸葛亮、辟支、葛洪、李白、杜甫、岑参、田锡、苏辙、杨升庵……他们纷至沓来,都是诗人骚客,大文化人,他们的到来并非奔着瓦屋山的文化,众多文化人的造访营造了瓦屋山的文化景观,还附带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风气遒上,旁若无人,飞如高座道人……”便说的是此山有人气,还有文化气
文化人让瓦屋山在自己的笔下不断丰富圆润,绽放出花朵来,这对于今天的瓦屋山人而言,他们带来的也不仅是人气文化气,而是源远流长的一大笔财富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老儿也来此山游玩过
两位造访瓦屋山之前,山上寺庙众多,香火不逊旁边的峨眉山
之后瓦屋却没落了,不知何故
按说,有皇帝驾临的大山,不成仙,也会成名,可见这个传说并不可信
但传说能够坚持流传下来,自有其美好的一面,谁不希望自家的后山也沾点御女车气象哩!康熙、乾隆做得皇帝,算大文化人吧,可惜二人没有留下什么可以做证的诗文之类的,否则,瓦屋山的开发者可有更多关于文化的事情可做了